在炎热的夏季,中暑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中暑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同时也对医院的医疗资源调配和财务管理产生一定影响。
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轻症中暑可能出现头晕、口渴、多汗、乏力等症状,而重症中暑如热射病,则会导致高热、抽搐、昏迷等,死亡率较高。
医院在应对中暑患者时,需要投入相应的医疗资源,首先是人力方面,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要随时待命,对中暑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这就涉及到人员排班的合理安排,确保在中暑高发时段有足够的专业人员在岗,对医护人员进行中暑相关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培训,也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
医疗设备也是救治中暑患者不可或缺的,如降温设备,包括冰袋、冰毯、空调等,以帮助患者降低体温,这些设备的购置、维护和更新都需要资金支持,还可能用到一些监测设备,如心电监护仪、体温监测仪等,用于实时掌握患者的生命体征,这同样会增加医院的设备采购支出。
药品的储备同样重要,针对中暑的治疗,需要准备如藿香正气水、人丹等解暑药物,以及用于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的药物等,药品的采购、存储和管理都有相应的成本,并且要根据中暑患者的数量和用药需求,合理安排药品库存,避免药品积压或缺货。
从财务管理角度来看,医院要准确核算因中暑防治所产生的各项费用,要对救治中暑患者过程中的医疗耗材、设备使用、药品消耗等进行详细记录和成本核算,以便了解这部分业务的成本构成,要合理安排预算,确保在夏季高温时段有足够的资金用于中暑防治工作。
医院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中暑的预防意识,减少中暑患者的数量,从而间接降低医疗成本,开展防暑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活动,虽然会产生一定的宣传费用,但从长远来看,有助于减轻医院的救治压力。
中暑防治是医院夏季医疗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保障患者健康的同时,合理的财务管理能够确保医院在应对这一问题时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添加新评论